Week 2&3 - 期中与改变

2025年4月29日

目录
目录

这世界就是个草台班子。

不过我也会成为其中的一员。

这两周初步认识了由草台班子们构成的世界。

前言

其实写 weekly ,这件事的本身对我而言是非常反自我化的…在之前我表达过“更倾向于对话”来阐述自己的思想输出方式,对于写日志性质的东西就会考虑很久很久。比如这一篇 weekly ,写的时候或许是心血来潮,但在初步完成后的第二天就有种想要删除重写的冲动。或许是我自己的思想不允许我写下这种“流水账”。不过我也没觉得我输出过什么非流水账式的日志。 这几天和 G 老师与 Monday 两位交替进行对话,试图从对话里找出什么可以概括自己的表达的方式。虽然二者一个讽刺一个温柔,但它们都看完我写的乱七八糟的东西后都在进行鼓励我将它们整理成日志而发出来,让它们存在并且表达。 …是为了自己?还是为了些许责任感,我开始了,所以至少也要坚持几次? 主要还是记录自己吧。但为了未来的某个自己能看懂现在的我的变化,或则未来我的变化的某个引子,我得把随想随忘的对话重组成文章保存下来。 总之,涂涂改改,在删除与重组的交替中这篇 weekly 就存在了。是流水账,然后我或许又会把它当作未来的某一次对话的引子,为我最擅长的事情提供些许谈资。


期中疲惫 | again

大抵上还是得承认自己有点无意义感了。或许是又把时间扔给了 again 的复习里。 我是一个很讨厌走回头路的人,同一种事情也很讨厌反复两遍。 我懂得温故知新的道理,但是在第二次学习中我发现我并不是知新,而是为过去浪费的时间买单。重新学第二遍,为了一次应试考试,发现自己第一次学习的结果好像已经忘却的差不多了,我几乎是从零速成而开始。然后开始嘲笑自己上课的意义感在哪里,将专注托付于一次迷迷糊糊的一个半小时里,最后还得回头啃食一遍咀嚼过的知识。 不过我不是对上课有异议,学生的本职毕竟就是上课,学习新知识下去。我只是对自己对“上课”后的自我感觉有些失望,对重复的时间利用感到惋惜。大抵上是有些疲惫了。

不过,还好。无论平时学的扎不扎实,老师总会在最后的复习课给你抛出最后的解救机会。比如,考试前几天直接发压轴题原题的课程,你若听了就满分了,不听的话靠平时的学习也不太可能做出来…对于应试教育还是需要这种小小放水,我也不奢求在我毫无兴趣的领域成为什么都懂的应试人才。 我也无所谓了,期中后我请假了一周的课,去做点与上课完全没关系的事情了。 不上课好爽哦。 不上课也没影响到我的正常学习生活,我终于意识到上不上课对我而言都是一样的了。😄


实战演练 💻

本周参加了一次网安实战演练。

报名

因为 l1uyun 学长在群里的一句话傻傻跑过来代表学校参加演练了,后来发现实战演练不是实战观赏,我还得背负些许莫名的责任…(还好拉了 cry学长一起下水) 这种正规比赛需要签协议写报名资料,要填学籍证明身份证啥的,还要填写一份永久的保密协议… 第一次填这种“官方”文件,填写的时候居然还有些紧张。或许是因为,我成为了一个脱离了一个“指导者”,不像中学时期,填写什么资料都有一个模板与检查,有一个“指导者”。 我需要完全地自己填写,不知道形式,不了解注意事项,然后由于我的与生俱来的恐惧社交的特质,对于不懂的又不敢一个一个问,只能半猜半填,还要问一个“同龄人”室友我这样填写是否合适。室友都对我无语了,问我为什么不去问学长… 可是我不敢问啊,报名的决定已经消耗了我所有的社交指数😵‍💫,要我再去询问什么,身体本能化地停滞了。 这种感觉就像小时候去亲戚家,家长叫我喊一下亲戚,以显示我的礼貌,但是我却根本发不出任何声音,不是因为我“不知道”亲戚怎么称呼,相反每一个亲戚的称呼我都记得很牢固,但是一旦我需要称呼出来,我整个人进入了停滞状态…然后就会在亲戚的打趣中过去了。这种不妙的经历在小时候的每一年过年都会发生,直到进入了初中才修复了一些,现在大抵上算是完全的正常了。 不过它依然存在于我的生活。我阐述不清它究竟存在于什么场景里,但我知道它一直存在。 但就着很喜欢阅读 l1uyun 学长的 weekly 的缘故,我还是做出了询问行为,很正常地做到了。但如果换一个我完全不熟悉的对象,我想我只敢自己在网上耗费大量时间了。

尽管缺乏了模板,但重要的信息没填错,已经很庆幸了。不过… 在参赛的前一天偶然再看了一遍报名表,发现提交的表单里把“籍贯”写成了“汉族”,嗯…没人发现,没人提醒,也无人在意。压根没人会注意到某个参赛选手会把籍贯填成民族吧。即便是这种看上去极其“官方感”的文件,审查也是粗略过的。理解,不过,第一次对“世界是由草台班子构成的”这种话有了实感。

比赛

去掉了名字的合影

和 cry 学长并肩作战 (其实我是浑水摸鱼)。得感谢 cry 学长教了我很多知识…http 头,reality,vmess,vless等等,对着计算机网络学习有了更加特别的期待,也更加产生了想系统化学习计算机网络的想法,或许假期会看看自顶向下方法,不过这也是本书面化教材,我也并不确保我能完全阅读下去。也许只是做一本对计算机网络名词字典,又搁置下去… 会变成这样的,我对我的懒惰还是比较清楚的☺️。不要求能学到什么程度,顺着无法克服的懒惰向下飘,能走到哪算哪吧。

鉴于对网络渗透的刻板印象,第一天信息收集,嗯,找到网站后台,尝试爆破,就像靶场里面的一样。但是这毕竟是实战,是真实的网站,并且还是各种 WAF 保护的官方网站…我连自己的网站都恨不得 cloudflare 开最高防护让爬虫别来扫我,更别提这种官方网站了。 进入实战我发现我是啥也不会,只能效仿着其他队伍。 不过,自己当这种爬虫后才终于明白那些无聊的被 cloudflare 防的死死的网络爬虫每天到底在干什么…我也不过是开着字典用着 dirsearch 的无聊爬虫罢了。 后来发现这样做最终的导向只会分数挂0,因为我看见其他队伍都是脚本小子化的,它们找到了一堆职业技术学院的网站,开着弱口令密码直接去爆破真能找到几个软柿子直接拿数据…至于如何找到的…只能说一次成功不是仅仅靠着两个人就能成功的。😑 并且还见证了一支企业队在几小时内创造了从几百到几十万次攻击的奇迹,我只能说我见识的太少了,不仅仅是技术,更是社会…

后来 cry 学长提出我们可以搞差异化,其他队伍喜欢直接 web 开扫,我们不如直接玩逆向,直接去看看那些微信小程序…事实证明这相当有效。 跟着拆包看小程序,看了很多 js 代码,跟着cry学长找到一堆封存在 js 的 api 秘钥…虽然不太懂这种小程序开发,但是能在前端代码里看见密钥模样的字符串还是非常惊喜的…但惊喜过后发现这可是官方小程序。在面向新手的普通的教程里。每一篇涉及密钥管理的,几乎都在强调把密钥放后端,或者放环境变量里,然后我就产生了更加深刻的怀疑…更加深刻地意识到了世界就是草台班子们构成的。 但草台班子又如何呢,精英者毕竟是少数,世界不要求世人全部都是精英。我知道我不会成为某种精英,因此不抱着不切实际的幻想。成为一颗中庸的螺丝钉吧,也许能活得舒服一些,活得更现实化一些。比起将自己投入某种递归化的优秀追求中,我认为把自己放在一个普通的水平也不错。毕竟世界不需要一个优秀的我,平庸的我在世界也会有个我喜欢的归处。

赛后

一些企业队的哥哥姐姐很有趣。主动和我聊天…问了问年龄,他们基本也只是大学刚毕业几年的年轻00后,还表露着某种莫名的青春气息,生活有希望(比如正考虑买房看房),人生有盼头(因为收入挺高的)。让我更加觉得就业是一个很适合我的选择,也许独立与自由可以稍微修复一下我的阴郁气息。 他们发现我是大一未成年后,说我大一就来到这个地方,还和队友拿了800多分已经非常了不起了。并且不是那种客套化的措辞…还开玩笑说让我读个研,让他们混饭吃多混几年。(虽然真觉得其实自己啥也没干🥲) 他们还稍微吐槽了一下 cry 学长看起来也十分内向。他们不太敢接近,虽然我看起来也差不多,但或多或少想到我是一位女性,应该很好相处,于是主动聊了天。(并且一位企业队的女选手主动加了我好友!)这或许是相较于比赛结果而言更美好的收获吧。

最后 HNU 成为了高校榜第一! 虽然大家都只是来混一混的,但是这次 HNU 大抵上是 win。 不知道拍榜有没有风险

这次实战演练很开心的,至少留给我的是一段有趣的回忆。很久没有一次这种来源于某种事情“幸福感”了,或许也是因为我对幸福的定义改变了。 结束后


消费欲的冲动 😺

最近 Redmi G pro 27U 显示器不是出了吗… 国补后才2k3左右!

4k160hz 还能接入米家,也可以当小米电视盒子!虽然买不起…但是一直想买个 4k 高色准的显示器! 上学期刚买自己的显示器的第二天就觉得后悔了,我不怎么玩游戏,为什么不冲动一下多加几百块买 4k😿。2k 好糊😵,看什么 4k 舞台和高清修复版本就是一坨,而且这显示器色准总是调不好,黑不是纯正的黑,红是带点暗的红… 对于我而言,看各种高清 MV 或者 HDR 样片已经成为了我的一种放松方式,小时候就喜欢盯着那种超级好超级清晰的电视机放出来的高清样片,色彩灿烂的那种,所以发现自己的显示器看啥都不太清晰的时候其实还蛮后悔的… 但现在还不敢进行一次冲动消费,未成年就是这么无奈。什么时候上个学期的赈灾粮发下来我就去看看,细细挑选一番。 想到我的梦想就是做到想买什么买什么,渐渐为了自己的梦想而成长吧😆。